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新闻 > 详情
我国科学家制备多孔纳米流体膜实现高性能渗透能量转换
2020/7/30 13:20:12 admin

淡水和海水之间的离子梯度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也被称为蓝色渗透能或盐度梯度能。目前,膜基反电渗析技术是收集该能源的主要技术之一,其中使用的膜主要为离子交换膜,但是由于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传输效率相对较低,导致目前的反电渗析技术普遍存在渗透能转化效率低下的问题,阻碍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近期,我国科学家在电鳗细胞膜具有高速离子通道的多孔结构启发下,将多孔结构材料与纳米流体相结合,研发了一种基于水凝胶的多孔纳米流体膜,可实现渗透能的高效转化。研究团队采用顺序叶片铸造法,制备了由一层功能聚电解质水凝胶膜和一层多孔芳纶纳米纤维支撑膜组成的有机非均相膜。该多孔纳米流体膜固有的静电、化学和结构上的不对称性,使得系统具有稳定的离子二极管效应,极大地促进了阳离子从纳米纤维层向水凝胶层的传输。此外,水凝胶层可以为离子扩散提供一个广泛充电的三维网络,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界面传输效率,为实现盐度梯度发电提供了基础。将天然海水与河水混合时,利用该多孔纳米流体膜来发电,其功率输出高达约5.06Wm-2,证明了该多孔纳米流体膜在非均相渗透发电领域的巨大前景,为膜基反电渗析技术及蓝色渗透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