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新闻 > 详情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2020/8/14 16:03:59 admin

塑料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对人类健康也产生巨大的威胁,发展新一代可持续塑料替代材料迫在眉睫。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研制了一类超强、超韧、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续仿贝壳复合薄膜,成功构筑了“砖-纤维”仿贝壳层状结构,使该薄膜展现出远超传统塑料的力学性能,展现出比塑料薄膜更突出的综合性能。研究成果日前表于《物质》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据介绍,这种高透明高雾度薄膜得益于致密的仿贝壳“砖-纤维”结构,通过薄膜内部孔隙的填充保证透光效果,通过纳米片-纤维素的界面散射保证光学雾度,从而可以在370-780纳米的可见光谱波长范围内,同时实现超过73%的高透明度和超过80%的高光学雾度。同时,该薄膜还具有高强、高韧的优异性能,分别是商用PET塑料薄膜的6倍和3倍以上。此外,纳米纤维三维网络和“砖-纤维”仿贝壳结构设计,有效抑制裂纹扩展,同时纤维变细效应可以提高材料内部纤维间的氢键密度、促进薄膜拉伸过程中的纤维滑移,从而使材料兼具高强度和高韧性。作为一种生物基可持续材料,该仿生薄膜还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温度每改变100°C,尺寸变化仅为万分之三,是商用塑料薄膜的几十分之一。而且,该薄膜在250℃下仍能保持结构和性能稳定,在极端环境下具备比塑料薄膜更为优异的服役性能。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仿生薄膜材料集成了优异的光学、力学和热学性能,并且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完全生物降解,克服了废弃塑料难以降解的问题,在满足柔性电子器件基底材料光学透明性、柔性、低成本以及高低温下的尺寸稳定性等要求的同时,全生命周期绿色无污染,在未来柔性电子器件领域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科技日报 记者吴长锋)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