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021/acs.jpcc.0c07385
含锂离子的Na+超离子导体(NASICON)电解质是新型储能技术的重要材料。NASICON的缩写表示几种具有类似结构的化合物用作固体电解质,包括那些锂离子导体。人们用不同的方法来合成这些材料,以及无数其他方法来形成最终形状的电解质。合成方法和加工技术对电解质的微观结构和电导率有着显著影响。本文概述了锂离子NASICON的主要合成方法和加工技术。首先,讨论了NASICON的结构和各种可能的成分。接下来,介绍了合成方法(例如,固态反应,溶胶-凝胶,聚合物前体,溶胶-凝胶/静电纺丝)和烧结技术(例如,常规,微波和火花等离子体烧结)的影响。基于微晶玻璃有利的离子电导率和大规模实际应用的潜力,对其生产和评估进行了专门的介绍。此外,还阐述了这些材料在模拟电化学电池应用中的当前结果。最后,作者对NASICON电解质的未来发展和研究趋势给出了总结性的观点。
图1.典型NASICON化合物的结构示意图:(a)LiGe2(PO4)3和(b)Li1+xB(III)xGe2-x(PO4)3系列。强调了异价B(IV)/B(III)取代和多余锂阳离子位点。白色球形代表空位点。
图2.NASICON制备的典型方法:(a)固态反应和(b)湿化学法。
图3.Li1.4Al0.4Ti1.6(PO4)3纳米纤维和Li1.4Al0.4Ti1.6(PO4)3/P(VDF-HFP)复合材料:(a)纳米纤维毡的截面扫描电子显微图像;(b)纳米纤维的透射电子显微照片;(c)纳米纤维毡的低倍和(d)高倍扫描电子显微照片;(e)纳米纤维/P(VDF-HFP)复合材料的外观,以及(f)纳米纤维/P(VDF-HFP)复合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
图4.Li1.5Al0.5Ge1.5(PO4)3微晶玻璃的钇掺杂效果:(a)含Y的母体玻璃和(b)微晶玻璃的照片;(c)含Y的微晶玻璃的横截面显微照片和(d)元素分析(钇信号);(e)含Y的微晶玻璃的电子显微照片,表明在晶界区域有暗沉淀物;(f)晶界区域和析出物的在线元素分析;(g)含Y和(h)无Y的微晶玻璃的透射电子显微照片。
图5.Li1.5AlxScyGe1.5(PO4)3系统中的多个阳离子取代:(a)不同钪含量的导电行为;(b)模拟不同Al3+/Sc3+比例的几种成分的活化能(NEB计算);(c)NASICON结构显示了Li1.5AlxScyGe1.5(PO4)3的锂离子通道(AIMD模拟,900K)。还提出了锂迁移路径。绿球:Li+(Wyckoff 6b);橙色球:Li+(Wyckoff 36f);灰色球:空间隙位置(Wyckoff 36f)。GeO6八面体显示为蓝色,ScO6显示为黄色,AlO6显示为红色,PO4四面体显示为紫色。
图6.所有固态电池中NASICON电解质的评估:(a)LiFePO4/Li1.5Al0.5Ge1.5(PO4)3/Li电池在0.05C、室温下的恒电流充放电曲线和(b)功率容量保持。在(b)中也提出了该电池方案。(c)SPAN|SPE-Li1.3Al0.3Ti1.7(PO4)3(“LATP”)-SPE|Li电池在0.1C和75℃下的恒电流充放电曲线和(d)功率容量保持。在(d)中也提出了该电池方案。(e)被两个SPE层夹在中间的Li1.3Al0.3Ti1.7(PO4)3颗粒的横截面显微照片,以及(f-i)横截面显微照片的相应化学映射。
图7.Li1.5Al0.5Ge1.5(PO4)3微晶玻璃纤维:(a)缠绕在手指和钢笔上的纤维(10μm)的照片,证明了其柔性;(b)组成微晶玻璃的化学元素映射;(c,d)直径为300μm的母体玻璃纤维和(e,f)微晶玻璃纤维的电子显微照片;(g,h)直径为10μm的微晶玻璃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