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系 Pooi See Lee (李佩诗)教授
研究方向:
Pooi See Lee教授研究兴趣主要是合成纳米新材料,并理解其结构特性将其运用于多方面领域。她开发了高能电容器、新型透明导体、柔性可拉伸设备和节能电致变色涂料。她热衷于推进绿色纳米技术的发展,并将研究成果转化运用于实际产业。
易丝帮编辑部简要总结了Pooi See Lee教授课题组近年部分重要研究成果,供大家交流学习。
1. ACS Nano:静电纺丝、静电喷雾双管齐下,打造“智能农业”监测系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Pooi See Lee教授联合浙江大学应义斌教授利用静电纺丝和电喷雾法设计了一种基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纳米纤维包埋氟化碳纳米管(F-CNT)微球的防水透气摩擦纳米发电机(WB-TENG)。
➣以碳纳米管(CNT)为电极,WB-TENG显示出微纳米级的分层多孔结构和高静电粘附力,具有330.6μW cm-2的高输出功率密度、透气性和疏水性。
➣此外,WB-TENG可以在不牺牲植物内在生理活性的情况下,共形自附着于植物叶片上,从风和雨滴中获取能量。
DOI: 10.1021/acsnano.0c10817
2. Nano Energy:机械互锁的可拉伸纳米纤维,用于多功能可穿戴摩擦电纳米发电机
➣研究者提出了一种物理互锁策略,通过同时静电纺丝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和电喷雾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来实现自互锁可拉伸、透气和防水的纳米纤维膜。
➣电喷雾SEBS微球用作弹性粘合剂和疏水改性剂,可增强电纺PVDF-HFP纤维网络的可拉伸性和防水性。
➣利用由液态金属(镓铟锡颗粒)和银薄片组成的可印刷电极,研制出一种具有高摩擦电输出(85V,219.66 mW m-2)和电耐久性的可拉伸纳米纤维基TENG(SNF-TENG)。能够从人体运动和流水中收集能量,为200个商用LED和电子表供电。
DOI:10.1016/j.nanoen.2020.105358
3. Nano Energy :用于自供电水温传感器的自修复、防水、可调微结构形状记忆摩擦电纳米发电机
➣基于具有可变表面粗糙度的垫子,实现了具有增强的和可调输出的微结构形状记忆摩擦电纳米发电机。
➣自恢复能力可在宏观范围内提供可变形的皮肤接触驱动的TENG,并具有可延长的持久性TENG(在微体系结构中)。
➣提出了一种具有温度传感功能的热水驱动TENG水系统,有望为精准农业和工业提供智能废水管理系统。
DOI: 10.1016/j.nanoen.2019.04.089
4. Nano Energy:用于触觉压力传感器和纳米发电机的核壳纳米纤维垫
➣在电纺过程中加入交联剂,制备了PDMS离子凝胶/ PVDF-HFP的核壳纳米纤维。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毡被用于制造压力传感器,以明智地利用电容变化和摩擦电效应来检测静压力和动压力。
➣核壳PDMS离子凝胶/ PVDF-HFP纳米纤维垫在高压范围内制成了良好的摩擦电基压力传感器,其线性压力灵敏度在100 kPa至700 kPa之间为0.068 V kPa-1。
➣核-壳纳米纤维层感应电荷的增加和介电电容的增强,使其可以在摩擦电纳米发电机(TENG)中发挥作用,最大功率密度达到0.9 W/m2,即足以瞬间点亮数百个发光二极管(LED)。
DOI: 10.1016/j.nanoen.2017.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