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016/j.mtcomm.2021.102173
慢性皮肤损伤是当今备受关注的健康问题,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新型治疗方法和敷料的开发有利于改善伤口的愈合过程。其中,巴巴苏油具有愈合和抗菌特性。因此,本研究旨在开发出两种由聚乳酸(PLA)聚合物和巴巴苏油制成的可生物降解膜,一种使用溶剂浇铸技术,该技术很容易制备出聚合物膜,另一种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促进伤口愈合。此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低场核磁共振(NMR)、吸水能力、水蒸气透过率(WVTR)、细胞毒性、体外伤口愈合试验和抗菌测试对膜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PLA单片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015±108nm,PLA/BBC单片纤维的平均直径为959±139nm。通过溶剂浇铸法制备的PLA膜几乎没有孔,由溶剂浇铸法制备的PLA/BBC膜呈现出多孔结构。通过静电纺丝法获得的无规取向PLA纳米纤维具有典型的非晶结构。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中,所有膜均呈现出清晰的结构域,可以将其解释为膜的均匀性。综上,PLA/BBC电纺膜可作为伤口敷料的优先选择,因为其具有优良的WVTR值,保持了伤口上方的潮湿环境,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性,可刺激角质形成细胞迁移,并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
图1.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A)PLA-ES,(B)PLA/BBC-ES。
图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A)PLA-SC膜,(B)PLA/BBC-SC膜。
图3.PLA-ES膜、PLA/BBC-ES膜、PLA-SC膜和PLA/BBC-SC膜的X射线衍射(XRD)图。
图4.PLA-ES、PLA/BBC-ES、PLA-SC和PLA/BBC-SC的T1H值的域分布曲线。
图5.PLA-ES膜、PLA/BBC-ES膜、PLA-SC膜和PLA/BBC-SC膜的水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图6.PLA-ES膜、PLA/BBC-ES膜、PLA-SC膜和PLA/BBC-SC膜的水蒸气透过率(WVTR)随时间的变化。
图7.暴露于条件培养基48h后,MTT HaCaT细胞在PLA-ES、PLA-SC、PLA/BBC-ES和PLA/BBC-SC膜上以及无条件培养基(DMEM)情况下的活性研究。
图8.A:在使用HaCaT人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迁移试验中,所有实验组中划痕面积百分比的图示。B:经不同条件培养基处理的HaCaT细胞在PLA-ES、PLA-SC、PLA/BBC-ES和PLA/BBC-SC膜上以及无条件培养基(DMEM)情况下的划痕测定图像。比例尺=300µ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