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002/smll.202100139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对公共安全和全球经济构成了巨大威胁。目前大多数用于拦截病原微生物的个人防护设备(PPE)缺乏足够的抑菌性能。在本文中,研究者介绍了一种兼具有效抗菌和抗病毒活性的绿色纳米纤维,可通过连续产生活性氧(ROS)来提供可持续的生物保护。该设计的优势在于纳米纤维可以吸收和存储可见光能,并在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下保持活性。此外,在没有外部氢供体的情况下,纳米纤维可以不间断地释放ROS,在所有天气条件下都可用作抗微生物剂。此外,本研究还提出了一种简便的喷涂方法,可以快速地将功能性纳米纤维部署到现有的防护服和口罩等PPE上。经修饰的PPE具有稳定的ROS生成、极好的储存活性潜力、长期耐用性以及较高的杀灭细菌(>99.9%)和病毒的能力(>99.999%)。
图1.a)BPTCD和RF的分子式。b)BBR-NFs的制造及其与非织造纤维结合的示意图(底部的方框显示了细菌纤维素和BBR的分子结构式)。c)负载有BBR-NFs的非织造纤维的微观结构。d,e)BBR-NFs的微观结构。f)BBR-NFs上N和O的EDX光谱图以及C1s、N1s和O1s的相应XPS光谱。g)BBR-NFs释放ROS作为杀菌剂的示意图。h)光驱动ROS生成循环的拟议机制。
图2.a-c)模拟的UV-Vis吸收光谱和BPTCD的主要贡献:a)BPTCD,(b)RF和c)BPTCD-RF的吸收光谱。d)BPTCD、RF和BPTCD-RF的漫反射UV-Vis光谱。e)在可见光激发下BPTCD-RF中电子能量转移过程的示意图,其中红色和蓝色分别代表BPTCD和RF的激发和失活。f)BPTCD-RF的分子前沿轨道,其中R是从BPTCD中的O原子到RF中的N原子的距离。g)BPTCD-RF空穴和电子分布的实空间表示以及相应的TDM图。h)BBR-NFs中氢提取循环的示意图。i)BPTCD-RF三重激发态的ESP图。δ值是羰基中氧原子上的静电势。j)可见光下BBR-NFs的EPR信号。k)BBR-NFs生成•OH随时间推移的累积定量。
图3.a)BBR-NFs在可见光下充电并在黑暗中释放ROS的示意图(底部方框显示BBR和L-BBR的分子结构式)。b)随着可见光照射时间的增加,BBR-NFs的UV-Vis光谱变化。c)BBR和L-BBR的模拟UV-Vis吸收光谱。d)BBR-NFs在五个循环中反复充电和淬火时的可充电性。e)BBR-NFs的LAT结构随储存时间的变化。
图4.a,b)通过蒸汽注入进行BBR-NFs的负载过程。c)喷涂BBR-NFs前后防护服的静水压力和WVT率。d)喷涂BBR-NFs前后面罩的压降。e)BBR@防护服在可见光照射下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活性。f)带电BBR@防护服在黑暗条件下的杀菌活性。g,h)与对照样品和BBR@PPE接触的细菌的SEM图像。i,j)与对照样品和BBR@PPE接触的大肠杆菌的荧光图像。k)在可见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对BBR@防护服进行T7噬菌体杀灭试验。l)在可见光下对BBR@口罩进行T7噬菌体杀灭试验,在黑暗条件下对带电的BBR@口罩进行T7噬菌体杀灭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