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016/j.jelechem.2022.117098
本研究采用简便的两步法首次成功合成了具有3D夹层结构的新型碳涂层Fe2O3/螺旋碳纳米纤维(C@Fe2O3/HCNFs)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材料。在C@Fe2O3/HCNFs复合材料表面上均匀涂覆厚度约为3-5nm的碳层,粒径约为5-20nm的Fe2O3纳米颗粒分布在碳层和HCNFs基体之间。该C@Fe2O3/HCNFs负极表现出优异的长期循环寿命和稳定性,在200mA/g下进行100次循环后,放电性能达到1298.6mAh/g,比Fe2O3/HCNFs负极高59%。C@Fe2O3/HCNFs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结构得以增强,这是由于充放电过程中碳涂层、HCNFs和Fe2O3纳米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总体而言,本研究制备的C@Fe2O3/HCNFs可作为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图1.C@Fe2O3/HCNFs复合材料的合成过程示意图。
图2.纯HCNFs(a)、Fe2O3/HCNFs(b)、C@Fe2O3/HCNFs-1(c),C@Fe2O3/HCNFs-2(d)和C@Fe2O3/HCNFs-3(e)的SEM图像;纯HCNFs(f)和C@Fe2O3/HCNFs-2(g,h)的TEM图像。C@Fe2O3/HCNFs-2的HRTEM图像(i)。
图3.(a)HCNFs、Fe2O3/HCNFs、C@Fe2O3/HCNFs-1、C@Fe2O3/HCNFs-2和C@Fe2O3/HCNFs-3的XRD图谱。(b)具有不同碳涂层量的C@Fe2O3/HCNFs复合材料的TG曲线。
图4.纯HCNFs、Fe2O3/HCNFs和C@Fe2O3/HCNFs-2的拉曼光谱:(a)全谱;(b)部分放大光谱。
图5.(a)C@Fe2O3/HCNFs-2负极材料的CV曲线和(b)循环充放电曲线。
图6.(a)Fe2O3/HCNFs、C@Fe2O3/HCNFs-1、C@Fe2O3/HCNFs-2和C@Fe2O3/HCNFs-3的循环性能和(b)倍率性能曲线。
图7.C@Fe2O3/HCNFs-2电极材料在电流密度为200mA/g时的长期循环性能图。
图8.具有不同碳涂层量的C@Fe2O3/HCNFs复合材料的奈奎斯特图。
图9.C@Fe2O3/HCNFs复合材料增强电极中碳层、Fe2O3纳米颗粒和自支撑HCNFs之间的相互作用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