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新闻 > 详情
西安工程大学杜祝祝副教授《Acta Materialia》:形变自适应N、P共掺杂多孔碳纳米纤维保护层,实现稳定锂金属负极
2024/12/3 14:28:24 admin

锂金属负极的体积膨胀是锂金属电池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与嵌入式电极不同,锂金属的“无宿主”特性会造成巨大的电极体积膨胀,不仅会引入应力集中损坏正负极结构,还会使固态电解质界面(SEI)不断破裂/再生,导致电极变得疏松多孔、容量快速衰减。特别是用于柔性器件时,锂金属电池的这一问题会被加剧,在某些大变形使用场景下(如:扭转、冲击、反复弯折等),电极内部应力集中急剧增加,导致电极界面层损坏以及锂枝晶和死锂的持续堆积,最终引发热失控危害。


1.png


近日,西安工程大学杜祝祝副教授在国际知名材料科学期刊《Acta Materialia》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Deformation-adaptive N,P-doped porous carbon nanofibers as a protective interlayer for stable Li metal anodes”。作者通过差速离心分离-静电纺丝工艺制备了一种高柔性氮磷共掺杂多孔碳纳米纤维膜(NPCNFs)。由于在碳纳米纤维内部创建了丰富的多级梭形孔结构,NPCNFs保护层展现出超高的柔性,能够在锂金属表面与电极形成高保形接触,并在锂金属负极体积膨胀或形变过程中有效释放表面应力,避免电极粉化或结构崩塌。此外,NPCNFs膜中还含有丰富的N、P掺杂位点,为锂金属表面创建均匀的离子和电场分布,从而诱导锂金属在其下方“自下而上”沉积。基于该界面层保护的NPCNFs@Li电极展现出99.89%的平均库伦效率和超过1400 h的稳定循环,组装的NPCNFs@Li || S全电池不仅在大倍率下展现出高度可逆的稳定循环,而且在大形变条件下也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和结构稳定性。


2.jpeg

图1 NPCNFs膜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如图1所示,碳纳米纤维的柔性化是基于所设计三聚氰胺-多聚磷酸盐(MPP)造孔剂的原位自活化造孔机制。其中,MPP纳米颗粒具有尺寸均一的梭形结构,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其引入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基体后,再经高温煅烧即会完成原位分解,并在碳纳米纤维内创建多级的梭形孔结构。同时,分解产生的N、P元素则会锚定在纳米纤维中形成亲锂性掺杂位点。


3.jpeg

图2 不同NPCNFs膜的力学性能测试与有限元模拟分析


为探究NPCNFs膜作为锂金属负极保护层的可行性,通过调控MPP添加量制备了不同孔结构的NPCNFs膜。对其力学性能进行评估结果指出,孔结构的引入显著提升了NPCNFs-5、NPCNFs-10和NPCNFs-15样品的延伸率,并且断裂方式由纯相CNFs膜的脆性断裂变成了一种缓慢的“非脆性断裂”(如图2)。其中,NPCNFs-10 样品表现出更高的抗拉强度(2.9 MPa)和延伸率(0.25%),并且经过多次折叠后也能瞬间恢复原状且没有可见折痕,充分证明了NPCNFs-10膜出色的柔性和弯折性能。结合有限元模拟分析,理论性证明了NPCNFs-10具有超高的柔性和应力集中释放能力,作为锂金属负极的保护层能很好地适应锂沉积/脱出过程中巨大的体积膨胀。


4.jpeg

图3 基于不同电极的半电池、对称电池性能测试


图3为不同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半电池测试指出NPCNFs-10@Cu电极的形核过电位、平均库伦效率、循环稳定性和可逆性均明显优于其他对比电极,有力证明了NPCNFs-10膜拥有出色的亲锂性和锂沉积调控能力。而对称电池测试则表明CNFs@Li电极在1 mA cm−2和1 mAh cm−2条件下仅能循环700 h,而NPCNFs-10@Li电极则展现出超过1400 h的稳定循环,且在不同电流密度下也都展现出平稳的电压曲线,如:较高的3和5 mA cm−2电流密度下依然能够平稳循环,且仅有50和75 mV的滞后电压,表面其良好的倍率性能。此外,基于CV测试获得的Tafel曲线也指出NPCNFs-10@Li电极具有更高的交换电流密度(0.17 mA g−1),说明其更快速的Li+转移动力学。


5.jpeg

图4 NPCNFs-10@Li电极的锂沉积行为测试


如图4为NPCNFs-10@Li电极在0.5 mA cm−2电流密度下的锂沉积行为测试,结果指出在1 mAh cm−2的小容量沉积后,NPCNFs-10膜的表面和截面结构基本没有发生改变。在较高的3 mAh cm−2容量沉积后,NPCNFs-10膜依然保持着碳纳米纤维纯黑色的表面。进一步表面和截面SEM也表明,锂金属均匀沉积在NPCNFs-10膜和锂金属中间,且无块体或者枝晶状锂从膜内生长出。即使锂金属被完全脱去,NPCNFs-10膜依然能恢复最初的纤维交联结构,反映出NPCNFs-10保护层将对锂沉积/脱出过程的有效调控,也验证了NPCNFs-10膜具有出色的结构稳定性,能很好地适应电极的体积膨胀。


6.jpeg

图5 NPCNFs-10@Li || S扣式与软包全电池性能评估


为了探索NPCNFs-10@Li电极的实用性,将其与高比容量S正极匹配组装全电池。如图5所示,相比于Li || S体系,NPCNFs-10@Li || S全电池在0.2、0.5、1、2和3 C电流密度下分别展现出了更高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598、512、457、413和386 mAh g−1,且对应的充放电电压曲线也只有较小的极化电压变化。进一步在1 C电流密度下循环测试后发现,NPCNFs-10@Li || S电池依然展现出了668 mAh cm−2的放电比容量,并能稳定循环300圈,表现出63.3%的容量保持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组装的NPCNFs-10@Li || S软包电池在1 C倍率下稳定循环90圈后的放电容量为550 mAh cm−2,对应的容量保持率近72.1%。而且,该软包电池能够稳定驱动30枚并联的LEDs长时间工作,证明NPCNFs-10@Li电极出色的变形适应能力和良好的实用性。


文献详情

Zhuzhu Du, Jingxuan Bi, Zhenkai Zhou, Yuhang Liu*, Lu Xing* and Wei Ai*, Deformation-adaptive N,P-doped porous carbon nanofibers as a protective interlayer for stable Li metal anodes. Acta Materialia 2025, 283, 120584.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ctamat.2024.120584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