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业新闻 > 详情
天津科大程博闻、杨磊鑫 J. Mater. Sci. Technol.:用于高稳定性无枝晶水性锌离子电池的亲疏水结构ANF/MFC 隔膜
2025/3/6 16:30:00 admin

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下一代电池储能系统之一。其自身具有的高理论容量 (820 mAh g-1)、低还原电位 (-0.762 V vs SHE)等特点吸引了一大批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此外,AZIBs的水性电解质具有无毒、高安全性等优点。然而,AZIBs仍然面临着不少的应用挑战,如不受控制的锌枝晶、不良的副反应、析氢反应(HER)、钝化等。Zn 负极问题的恶化导致库仑效率降低和短路,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AZIBs的发展。


隔膜是AZIBs的关键部分,它显著影响Zn2+的通量和沉积/剥离行为,但目前尚未得到广泛关注。目前最常用于AZIBs的是玻璃纤维(GF)隔膜。然而,GF隔膜在AZIBs中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如孔隙结构大且不均匀、厚度过大、机械强度差等,最终导致Zn2+通量不均匀、Zn2+沉积不均匀和枝晶形成。因此,有必要开发孔隙均匀以及适当亲锌特性的功能性隔膜。


 

近日,天津科技大学程博闻教授团队在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Hydrophilic–hydrophobic structure of ANF/MFC separator for high-stable dendrite-free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天津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通讯作者为程博闻教授、杨磊鑫副教授。研究通过简单的抽滤和冷干工艺,利用疏水性芳纶纳米纤维(ANF)和亲水性微纤化纤维素(MFC)两者间亲水性/疏水性的差异,设计了一种具有亲疏水结构的复合隔膜,该复合隔膜在亲水羟基(MFC)和亲锌羰基(ANF)的协同作用下,使优化后的电池具有快速、低能垒的水合Zn2+脱溶剂过程、均匀沉积Zn2+和无枝晶Zn负极的特点。


图1:ANF/MFC隔膜的制备过程、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表征


隔膜结构对 Zn2+通量的再分布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循环过程中 Zn2+ 的沉积 。GF 隔膜的 SEM 图像[图 1(e)]表现出大(2-7 μm)而不均匀的孔径分布,这可能导致 Zn2+ 通量不均匀和 Zn2+ 沉积不均匀。基于 MFC 和ANF 的纠缠效应,ANF/MFC 隔膜[图 1(g)]表现出比GF隔膜更平整的表面形貌 。


 

图2:ANF/MFC隔膜的物理性能表征和理论计算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结果表明,Zn2+(或一些水合Zn2+)与ANF主链上的–C=O配位。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同样验证了 ANF 和 Zn2+ 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为了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脱溶剂化势垒计算和活化能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GF隔膜,ANF/MFC隔膜有效优化了Zn2+的脱溶过程。


 

图3:Zn//Cu半电池和对称电池性能表征


具有ANF/MFC隔膜的Zn//Cu半电池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1 mA cm-2的电流密度和1 mAh cm-2的容量下,经过800次循环后平均库仑效率(CE)为99.6%。具有ANF/MFC隔膜的Zn//Zn对称电池表现出卓越的循环性能:在1 mA cm-2和1 mAh cm-2下可稳定循环超过3800 h,在5 mA cm-2和5 mAh cm-2下也可以保持450 h以上的稳定循环。


 

图4:锌负极沉积形貌表征


ANF/MFC隔膜的多重优化作用促进了均匀平整的锌负极沉积。通过SEM和原子力显微镜对锌负极循环后的沉积形貌进行表征,相较于使用GF隔膜的锌负极,使用ANF/MFC隔膜的锌负极表现出更加均匀平整的表面形貌。动态的原位光学显微镜也证明了这一点,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使用GF隔膜的锌负极出现大量黑色枝晶,而使用ANF/MFC隔膜的锌负极仍然十分光滑。


 

图5:ANF/MFC隔膜优化沉积示意图


 

图6:全电池性能表征


组装的Zn//V2O5全电池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mst.2024.12.074


通讯作者:

 

杨磊鑫 副教授 (Leixinyang@tust.edu.cn)

天津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高性能气体分离膜、固态电解质/隔膜及负极保护层的相关工作。迄今为止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hem. Soc. Rev., Adv. Funct. Mater., Nano Energy, J. Membr. Sci., J. Mater. Chem. A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面上项目等8项纵横向科研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项项目。


 

程博闻 教授 (bowenc17@tust.edu.cn)

天津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生物基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纤维素行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纺织学报》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天津泰达新材料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轻纺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承担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973、863、国家自然基金、中央军委科技委、国防科工局项目和重大横向项目40余项;主编教材4部,参编教材或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0余项。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