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首页 > 综合资讯 > 学术快讯 > 详情
河南大学龚春红教授:TiN纳米纤维超复合材料,实现高效电磁波吸收
2025/4/11 16:13:18 admin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了严重的电磁污染,电磁波(EMW)吸收材料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面对电磁污染所带来的挑战,研究人员一直在积极探索不同环境温度下高性能EMW吸收材料。考虑到与电子设备相关的热效应及特定高温使用条件,对高温EMW吸波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显得尤为迫切。在宽温域范围内具备稳定吸收性能的电磁波吸收材料,对于军事行动和民用生活均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河南大学龚春红教授团队在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TiN Nanofiber Metacomposites for Efficient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Insights on Multiple Reflections and Scattering Effects”。研究者通过静电纺丝和预氧化-氮化工艺合成了柔性氮化钛/氧化锆/碳(TiN/ZrO2/C)纤维膜。然后将TiN/ZrO2/C切割成功能单元,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可控复合,这种新型的基元序列结构在诱导入射EMW产生多重反射和散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备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实验过程示意图。

 

基于TiN陶瓷复合膜的柔性,制备了具有独特层次结构的超复合材料。这种方法有效地扩展了EMW的传输路径。当功能单元的含量低至10.0 wt.%时,复合材料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298 K - 573 K)表现出优异的EMW吸收性能,可归因于优异的阻抗匹配和衰减能力的协同效应。此外,复合材料在453 K时的最小反射损耗(RL)值为-51.7 dB,有效吸收带宽(EAB)可达2.3 GHz。该研究可为复杂高温条件下高衰减能力EMW吸波材料的设计提供参考。

 


图2:TiN/ZrO2/C纤维膜的扫描电镜图、透射电镜图及元素分布图。

 

随着碳含量的增加,纤维的直径逐渐减小(图2)。同时,由于前驱体纺丝液中PVP含量的增加,纺丝液粘度增大,导致纤维的长径比增大。此外,TiN/ZrO2/C纤维相互连接,构建了丰富的三维(3D)导电网络,这为EMW与TiN/ZrO2/C纤维膜相互作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并提升了导电损耗。同时,三相之间明显的非均相界面会产生丰富的界面极化,从而提升极化损耗。



图3:TiN/ZrO2/C超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及损耗角正切值。

 


图4:TiN/ZrO2/C超复合材料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趋势及Cole-Cole曲线。

 

如图3所示,随着填料含量的增加,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这是由于存在丰富的非均相界面和偶极子活性位点,有利于极化效应的增强。另一方面,PDMS基体中TZC纤维膜越多,越有利于形成局部导电网络,从而增强了导电损耗。图4中超复合材料都表现出明显的Cole-Cole半圆,表明存在显著的极化弛豫损耗。同时,TZC3-15和TZC3-20的Cole-Cole曲线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直尾,这主要是由于填料含量的增加导致了电导率的增强。

 

 

图5:TZC功能化超复合材料电场矢量分布模拟图。

 

为了进一步探索TZC功能超复合材料与电磁波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模拟了在10 GHz频段的电场矢量分布。对于图5(b)中,TZC功能单元周围电场强度变化明显,表明EMW可以顺利进入模型,TZC功膜与EMW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同时TZC膜之间存在明显的多重反射,有利于EMW的消散。然而,当周期单元中TZC膜的数量较低时,TZC膜与入射EMW的相互作用显著降低, EMW的吸收能力不足(图5(a))。此外,随着TZC膜填充量的增加,TZC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周围的电场强度变弱(图5(c)),这主要归因于阻抗不匹配导致EMW反射在材料表面。因此,对超复合材料进行有序单元设计是调节材料吸波性能的有效策略。

 

 

Fig. 6:不同温度下TZC3-10的RCS仿真。

 

为了评估TZC膜在不同温度下的远场EMW吸收特性,对TZC3-10在10 GHz时不同温度下的雷达截面(RCS)进行模拟(图6)。从图6(a)-(d)三维RCS模拟可以看出,TZC3-10的散射信号明显降低,表明TZC膜的EMW吸收效果显著,同时,在473 K时,TZC3-10的RCS信号最低,表明其EMW吸收性能最佳。此外,图6(e)中模拟RCS值的二维曲线也证实了最佳的吸收特性,TZC在整个探测角度范围内几乎所有的RCS值都在-10 dBm2以下,同时,TZC3-10在473 K时的RCS值最低。



图7:TiN/ZrO2/C超复合材料的反射损耗、阻抗匹配和衰减常数。

 

如图7所示,TZC3-10具有最佳的EMW吸收性能,由于阻抗匹配和衰减常数的协同作用,在10.2 GHz和453 K时,最小RL可达-51.7 dB。此外,其自身的周期性有序排列结构有效地扩展了EMW的传输路径,并产生了多次反射和散射。因此,通过合理调节基体中功能单元的填充比例,可以获得高效能的电磁波吸收材料。面向复杂多变的高温环境,本研究致力于吸波材料的开发与优化。通过设计具有周期性结构的超复合材料,以增强其电磁波吸收能力,本文为相关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mst.2025.01.046


人物简介:

龚春红,河南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河南省特聘教授,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材料分会理事会理事,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电磁防护分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电磁复合材料分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智能传感功能材料与器件分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涂料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宏量制备及其在能量转化与宽温域电磁防护材料领域的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各种省级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多项。近年来,在Adv. Funct. Mater., Nano Lett., Nano-Micro Letters, J. Mater. Sci. Technol., Nano Research, J. Mater. Chem., Composites Part B, Materials Today Physics, Appl. Phys. Lett.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指导本科生团队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0余项;获“河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河南大学师德先进个人”奖励。

 


网友评论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发言
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热门排行
1
近日,研究者用取向和随机排列的聚己内酯(PCL)或聚l乳酸(PLLA)纤维制成了电纺丝神经导管。引导桥接了一个10mm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在选定的组中添加了一个来自自体间质血管分数(SVF)的细胞移植。
2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