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10-119
福州大学于岩/陈飞飞/齐齐哈尔大学张丹彤Appl Catal B:CO2还原路径中吸附-脱附权衡问题的解决新思路
福州大学于岩/陈飞飞/齐齐哈尔大学张丹彤Appl Catal B:CO2还原路径中吸附-脱附权衡问题的解决新思路
光催化CO2还原为CO的反应路径中,较强的CO2吸附与较易的CO脱附是实现高效转化的前提,但却是一对需要权衡的矛盾。
2025/7/7 14:27:53
东北大学车全通团队: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修饰的二元聚合物纳米纤维制备新型质子交换膜
东北大学车全通团队: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修饰的二元聚合物纳米纤维制备新型质子交换膜
可再生和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可以减缓化石能源的消费速度,从而缓解全球能源危机。
2025/7/18 15:53:45
国立清华大学万德辉教授ACS Nano:超耐用、柔韧陶瓷纳米纤维,实现可持续被动辐射冷却
国立清华大学万德辉教授ACS Nano:超耐用、柔韧陶瓷纳米纤维,实现可持续被动辐射冷却
一种超耐用、柔性的 ZrO₂-Al₂O₃纳米纤维(sh-ZANF)膜,用于可持续的被动辐射冷却。
2025/8/7 16:52:42
青岛大学龙云泽教授团队:稳恒磁场对NiRuO2纳米纤维在电催化析氢和析氧反应中的影响
青岛大学龙云泽教授团队:稳恒磁场对NiRuO2纳米纤维在电催化析氢和析氧反应中的影响
随着能源危机日益严峻,开发高效、稳定的析氢/析氧催化剂,成为实现推动能源转型的关键路径。
2025/8/18 15:40:01
苏州科技大学吴海涛老师&董延茂教授:一维多孔 MnCo2O4/CF纳米纤维作为高效双功能氧电催化剂,用于Li–O2电池
苏州科技大学吴海涛老师&董延茂教授:一维多孔 MnCo2O4/CF纳米纤维作为高效双功能氧电催化剂,用于Li–O2电池
在全球能源危机与环保压力日益严峻的当下,开发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的储能技术成为科研界的核心课题。
2025/9/1 15:15:58
山西大学周海涵团队:具有碳空位增强性能的单原子铁修饰分级多孔碳纳米纤维,用于锌空气电池与超级电容器
山西大学周海涵团队:具有碳空位增强性能的单原子铁修饰分级多孔碳纳米纤维,用于锌空气电池与超级电容器
随着化石燃料消耗的持续增长与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开发高性能、可持续的能源转换与存储技术(如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迫切需求。
2025/9/3 14:54:41
吉林大学杨明教授:受帽贝启发的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和多功能性的芳纶复合纤维
吉林大学杨明教授:受帽贝启发的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和多功能性的芳纶复合纤维
牙齿的独特结构为人工材料的设计提供了启发,使得曾被认为难以兼得的性能组合成为可能。
2025/9/4 16:51:11
东南大学代云茜教授AFM:多孔高熵氧化物纳米纤维上超细Pt的熵驱动自再生
东南大学代云茜教授AFM:多孔高熵氧化物纳米纤维上超细Pt的熵驱动自再生
即使在 80℃低温下,金属催化剂(尤其是 < 3 nm 的超细纳米颗粒)也会因高表面能发生烧结,导致活性位点减少,限制高温应用(如汽车尾气处理、化工反应)。
2025/9/11 16:17:57
南京林业大学何水剑教授:利用铯化学合成具有仿生离子传输通道的微孔碳纳米纤维,用于锌离子电容器
南京林业大学何水剑教授:利用铯化学合成具有仿生离子传输通道的微孔碳纳米纤维,用于锌离子电容器
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系统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速了对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的需求。
2025/9/11 16:21:03
西北工业大学刘旭庆教授/西安科技大学曹乐副教授:双网络芳纶纳米纤维/纤维素纳米纤维/MXene气凝胶,用于轻质脉冲电磁干扰屏蔽
西北工业大学刘旭庆教授/西安科技大学曹乐副教授:双网络芳纶纳米纤维/纤维素纳米纤维/MXene气凝胶,用于轻质脉冲电磁干扰屏蔽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由芳纶纳米纤维(ANF)、纤维素纳米纤维(CNF)与MXene纳米片构建的多功能复合气凝胶。
2025/9/19 14:02:16
北航赵勇&王女&张千帆教授&河南理工大学高松伟博士:异质界面工程驱动FeS₂/MoS₂中空多孔纤维高效储钠负极
北航赵勇&王女&张千帆教授&河南理工大学高松伟博士:异质界面工程驱动FeS₂/MoS₂中空多孔纤维高效储钠负极
鉴于钠离子电池(SIBs)在可再生能源存储与电动汽车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开发兼具低成本与高倍率、长期循环稳定的负极材料,对推动大规模储能发展至关重要。
2025/9/22 14:08:52
南京林业大学杨蕊副教授课题组:基于低共熔溶剂介导的磷/硫双功能化自粘合纤维素纳米纤维,实现超高阻燃性
南京林业大学杨蕊副教授课题组:基于低共熔溶剂介导的磷/硫双功能化自粘合纤维素纳米纤维,实现超高阻燃性
纤维素纳米纤维(CNFs)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优异机械性能,但固有易燃性限制了其在高层建筑等安全环境的应用。
2025/9/23 16:45:39
上海交通大学陈玉洁研究员&范群福助理研究员:具有强磁耦合效应的项链状FeCoNi@N-Doped多孔碳纳米纤维,可实现高性能微波吸收
上海交通大学陈玉洁研究员&范群福助理研究员:具有强磁耦合效应的项链状FeCoNi@N-Doped多孔碳纳米纤维,可实现高性能微波吸收
在该研究中,团队通过简便的水热辅助静电纺丝-碳化方法制备了一维项链状FeCoNi@NPCNFs。
2025/9/28 16:34:47
武汉纺织大学王栋教授&武艺副教授:设计相变材料复合EVOH纳米纤维气凝胶,用于持续太阳能驱动海水淡化
武汉纺织大学王栋教授&武艺副教授:设计相变材料复合EVOH纳米纤维气凝胶,用于持续太阳能驱动海水淡化
太阳能界面蒸发技术因其绿色、低能耗等优点,被视为解决全球淡水危机的重要方案之一。
2025/10/10 15:42:09
郑州大学李少慧、侯玉亮&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高林:构建具有硫桥键的硒掺杂MnS/氮硫共掺杂碳纳米纤维,用于高性能钠离子电容器负极
郑州大学李少慧、侯玉亮&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高林:构建具有硫桥键的硒掺杂MnS/氮硫共掺杂碳纳米纤维,用于高性能钠离子电容器负极
随着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与智能电网建设的快速推进,高性能电化学储能系统已成为保障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的关键设施。
2025/10/14 15:43:05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师奇松课题组NMS:用于先进物联网应用的柔性传感器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师奇松课题组NMS:用于先进物联网应用的柔性传感器
电子设备在环境监测、运动追踪、人机交互、医疗健康等领域需求激增。传统传感器存在制备流程复杂、成本高、柔性/透气性不足等问题,限制其应用;而金属有机框架(MOF)因高比表面积、可调控结构
2025/10/15 16:36:22
青岛大学龙云泽教授&张俊副教授:FeCoNiCrMo高熵氧化物纳米纤维与磁自旋协同工程,用于高效水分解
青岛大学龙云泽教授&张俊副教授:FeCoNiCrMo高熵氧化物纳米纤维与磁自旋协同工程,用于高效水分解
全球气候变化亟需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水电解制氢因其绿色特性备受关注,但其效率受限于析氧反应OER缓慢的四电子反应动力学。
2025/10/21 15:27:06
陕西科技大学杨海波教授&林营教授:糖葫芦状Co@碳纳米纤维,实现超轻质、高性能电磁波吸收
陕西科技大学杨海波教授&林营教授:糖葫芦状Co@碳纳米纤维,实现超轻质、高性能电磁波吸收
随着基于千兆赫兹(GHz)电磁波的通信技术与智能系统快速发展,电磁辐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不仅干扰精密电子仪器性能,还威胁环境与人类健康。
2025/10/27 15:40:30
北京科技大学李从举教授团队:NaHCO3辅助活化构建分级多孔碳纳米纤维
北京科技大学李从举教授团队:NaHCO3辅助活化构建分级多孔碳纳米纤维
能源储存与转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多孔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10/28 16:13:58
上一页 1...20212223242526 下一页